18931111912 / 18832189977

FASTNAVIGATION
快速导航

电话:0311-86020020 85026333

手机:18931111912 / 18832189977

邮箱:1693868882@qq.com

地址: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裕华路66号(原省政府对面)

中心动态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中心动态

从西柏坡到雄安:两个时空坐标里的精神传承

发布时间:2025-04-28 14:53 浏览:11

4.28.png

滹沱河畔的春潮激荡着历史回响。当考察团成员站在雄安新区"千年秀林"的观景台远眺,阳光穿透云层洒向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,恍惚间仿佛看见西柏坡土墙灰瓦间走出的历史巨人,正用穿透时空的目光注视着这片热土。从革命圣地到未来之城,两个时空坐标的叠影中,激荡着中国共产党人永不停歇的赶考精神。

一、两个历史节点的精神对话

1949年3月的西柏坡,春寒料峭中涌动着炽热的革命激情。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"两个务必",如同穿透历史迷雾的明灯。彼时的中国共产党人,既要警惕"糖衣炮弹"的侵蚀,又要保持"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"的清醒。这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会议,在土坯房里酝酿出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。

七十年后的雄安新区,塔吊的钢铁臂膀在晨光中勾勒出未来天际线。这里没有硝烟弥漫,却处处可见新时代建设者的冲锋姿态。在容东片区建设指挥部,悬挂着"雄安质量"四个鎏金大字,电子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见证着每天3万建设者的奋战。从"两个务必"到"雄安质量",不变的是共产党人永远在路上的精神品格。

二、红色基因的当代解码

在雄安规划展示中心,全息投影技术重现了西柏坡时期的珍贵影像。当1949年的黑白画面与2023年的数字城市模型同框,历史与现实展开深刻对话。新区党工委书记指着智慧城市操作系统说:"这里每个地下管廊都植入传感器,就像当年地下交通线的精密布局。"数字技术赋予红色基因新的表达,但"赶考"精神的密码始终未变。

白洋淀芦苇荡中,考察团偶遇正在巡护的"雁翎队"后人。老人抚摸着智能水质监测仪感慨:"当年我们用土枪保卫家园,现在靠科技守护生态。"从"雁翎队"的游击智慧到"城市大脑"的治理创新,斗争方式在变,但为民情怀始终如一。这种基因传承,在市民服务中心"24小时不打烊"的服务窗口中,在"先植绿后建城"的生态实践中得到生动诠释。

三、新征程的实践辩证法

在启动区建设工地,智能建造机器人正在精准铺设装配式构件。项目负责人介绍:"这里每平方米建筑都要经过200多项指标检测。"这种近乎严苛的标准,恰是新时代"赶考"精神的具象化表达。当传统建筑工艺遇上BIM技术,当行政思维碰撞市场化机制,雄安每天都在进行着破除惯性、超越自我的哲学思考。

夜幕降临时,雄安郊野公园亮起星星点灯的灯光。来自西柏坡纪念馆的讲解员对着年轻建设者动情说道:"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说'进京赶考',今天你们在雄安的每项创新都是新时代的答卷。"这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陷入沉思——历史不会重复,但精神永远需要新的承载。

站在"未来之城"的时空坐标回望,西柏坡的土墙灰瓦与雄安的玻璃幕墙在精神光谱上交相辉映。当考察团成员带走的不只是规划蓝图的复印件,更是熔铸在血脉中的精神密码。新征程的动员令已经发出,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赶考者,正以永不懈怠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的答卷。这片土地上,过去与未来永远在进行着创造性的对话,而答案永远在下一程的奋斗中。

       某单位赴雄安新区考察图片。

扫一扫添加好友

扫一扫添加好友